企業法務研究中心第十三期活動的報告主題為“美國雙反調查下中國光伏產業的應對之路”和“虛擬財產繼承問題研究”,報告人分別為張亞楠、李頡同學和周作煒、梅強同學。
在第一組報告中,張亞楠同學對光伏產業的相關概念及遭遇美國雙反的現狀進行介紹,李頡同學認為如今的光伏產業存在國內市場狹小、產業鏈不完整等問題,然后張亞楠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積極應對美國雙反、調整產業結構等措施。在第二組報告中,梅強同學以社會事件為切入點,引出虛擬財產的概念并對其相關知識進行了介紹。周作煒同學比較了QQ號、微博、郵箱賬號等網絡虛擬財產的繼承情況,然后通過國內外案例對虛擬財產繼承的相關法律問題進行解說。
鄭云龍同學結合自己在浙江某太陽能電池企業實習的經歷對第一組報告做出評議,他認為光伏產業前景光明,但國內依舊存在發展緩慢、技術含量低等問題;同時,與電網不兼容,政府對購買光伏產品的補貼過少也是制約國內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程紅艷同學認為對第二組的報告選題新穎,虛擬財產需要適當的引導和管理,但她質疑虛擬財產的繼承被一般化后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最后,顧老師對兩組報告做出點評。他認為第一組同學的報告涉及到產業政策,與傳統民法、刑法等側重法律解釋的過去取向思維不同,立法政策學更注重面向未來的結果導向,顧老師希望同學們可以達到兩種思維方式的均衡,未來的法律人也需要培養宏觀的視野。針對第二組報告,顧老師認為網絡賬號等虛擬財產的繼承問題現階段尚未達到需要法律規定的程度,通過用戶和網絡服務運營商之間的約定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繼承的問題;然而網絡賬號等虛擬財產涉及到網絡這一公共資源的占用,私法自治在公共空間中也應受到一定限制。
(供稿:企業法務研究中心)